志愿实践
【三下乡】安庆师大学子将美育微思政课送进小镇社区
作者:   来源:    点击数:次   发布时间:2024/07/24

暑期开始,在安庆市宜秀区大龙山镇中心社区,每到固定时间,社区的小朋友们便自发聚集在居委会三楼多媒体室,等待来自美术学院的“小老师”们带来的美育课程。近日,我校“青·行知”美术学院“红韵润童心,美育助童行”美育实践教学暑期社会实践团赴大龙山镇中心社区,结合学院学生专业优势打造美育微思政课,带领20余名儿童领略非遗之美,学习红色精神。

艺术之美“润”童年

该团队的成员来自美术学院11个艺术俱乐部。据团队队长、设计学专业2023(1)班的董星辰介绍,11个艺术俱乐部涵盖剪纸、缠花、陶艺等多种手工技艺,教学课程各具特色。课程制定前,考虑到社区儿童年龄差异较大,每一门美育课程都采取“一带多”分组教学模式,每一组课程作品的难易程度视学生年龄而定。

这是美术学院“三下乡”暑期实践团队第二年与大龙山镇中心社区展开合作,自2023年起,暑期的美育实践课便成为社区众多儿童翘首以待的学习内容。“各艺术俱乐部每周定期开展课程教学,学院经常联合俱乐部开展公益志愿活动,俱乐部成员的专业基础和实践教学能力都比较扎实。”董星辰表示,由于学院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与志愿活动都在该社区举办,团队中许多成员都有充分的授课经验,希望能为社区儿童的假期生活“锦上添花”。

非遗文化“育”童心

近年来,漆扇、缠花等非遗文化纷纷在各大社交平台走红,激起一阵“非遗热”,许多青少年开始主动了解和接触非遗技艺。依托于学院缠花、剪纸等艺术俱乐部,早在两周前,团队成员便着手准备所需材料与课程设计,将非遗文化送进小镇暑期课堂。

在剪纸教学课程中,作为美术学院剪纸俱乐部的成员,虽然剪纸的步骤与技巧早已熟记在心,但设计学专业2023(3)班的葛传毅仍不敢放松懈怠。“孩子们大多是剪纸零基础,且剪纸会用到刻刀与剪刀等锋利器具,安全教学与如何拆解步骤教会他们是暑期课程的重中之重。”他感叹,当看到小朋友们出色地完成课程作业时,他发自内心地为自己能让小朋友与这一非遗技艺“零距离”接触而自豪。

“漆扇作为‘大漆工艺’的一种,最早可追溯到4000多年前……”在制作前,实践团成员详细介绍了漆扇的发展历史与制作过程,让社区儿童对漆扇的历史有初步的了解。搭配色彩、滴入大漆、旋转入水……在“小老师”的指导下,经过成套工序,一把把独一无二的漆扇便“诞生”于小朋友手中。剩余的染料被小朋友们倒入一次性纸杯中,随着素白纸片入杯浸染,20多枚DIY书签“新鲜出炉”,富有创意的色彩搭配赢得了“小老师”们的称赞。

按所需样式剪制纸模,合并丝线细密缠绕,将缠花叶片缠绕固定,不多时,一枚古韵十足的缠花发钗便出现在缠花课程的授课“小老师”的手中。“孩子们在跟着我们制作缠花发钗的过程中,能够‘沉浸式’体验这一非遗技艺,并深入体会缠花的独特魅力。”美术学专业2023(1)班王婧表示,在这一次教学实践后,她更加坚定了自己为弘扬非遗文化贡献力量的决心,希望非遗文化能在更广泛的传播中“俘获”更多青少年的青睐。

红色精神“种”心间

依照底纹样式仔细划刻,在细微的剪纸声中,天安门、五星红旗、舞狮等形象跃然于红纸的镂空纹路间。作为学院剪纸俱乐部的一员,董星辰身体力行,在剪纸过程中解释红色文化。“一个小学二年级的小朋友在我们做毛主席肖像剪纸时,分享了他所了解的关于毛主席的故事,我也同他分享了一些革命历史,他十分开心地说自己学到了新东西。”董星辰感叹,正是在那一瞬间,她真切地感受到她们能够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在寓教于乐中播撒红色“种子”。

讲述延乔兄弟的故事、以原创话剧《延乔兄弟》为载体进行党史宣讲、捏塑红色主题粘土……为了让社区儿童更好地了解红色文化、学习红色精神,团队携手安庆师范大学大学生记者团“传承延乔精神,汲取奋进力量”暑期社会实践团与人文学院“敬敷青年”党史宣讲团,在艺术与党史宣讲的“联动”中为小朋友们上好美育课、思政课。

“此次实践教学以美育课程为载体,将非遗文化与红色文化送到社区儿童身边,发挥着以‘美’启智、以‘美’润心的作用。”团队指导教师陈浩然表示,团队将持续打造美育微思政课,不断拓展美育实践教学的覆盖面,引导学院青年学生发挥专业优势、贡献青春力量,让更多青少年在美育课程中坚定理想信念。(撰稿:学生记者 罗佳琦 符钟宇 摄影:董星晨 葛传毅 孙翊轩 审核:汪洋)

上一条:【三下乡】传媒学院实践团完成新新社区支教
下一条:【三下乡】民宿为数字游民筑巢 资源环境学院赴黄山市歙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