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件作品荣获特等奖,3件一等奖,2件二等奖;其中4件作品将代表安徽省参加全国比赛。在刚刚结束的第五届“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中,安庆师范学院六件作品全部获奖,总成绩全省高校第三名,名列第五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和安徽师范大学并列第一名,安徽大学第二名。这是我校参加“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以来,在省级层面取得的最好成绩。
本次大赛,从全省47所高校279件复赛作品中遴选出151件进入终审决赛。我校报送的6件作品全部进入终审决赛,同样有6件作品进入决赛的高校全省仅6所。其中,由于道平老师和鲍硕来老师指导、杨凯、黄杰等同学写成的《长江江豚集中性死亡成因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获得特等奖。
作品普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这次参赛作品大多跟社会经济发展联系紧密,于道平教授、鲍硕来副教授指导的《长江江豚集中性死亡成因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张时玲副教授、杨国才教授指导的《金融生态视角下小微企业民间融资调查报告》,徐志兵教授、汪宜老师指导的《安徽省农业机械使用现状及节能减排对策研究》,刘燕副教授、汪小林老师指导的《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状况调查报告》……,这些研究单从题目上来看,就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荣获特等奖的作品《长江江豚集中性死亡成因与水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在保护环境、拯救江豚方面的意义尤其突出。
“长江江豚是水生生物的旗舰物种,是水生态环境的风向标。但是,近几年来长江江豚数量连年锐减,尤其是2012年出现了集中性死亡现象。它的濒危直接反应了长江水生态环境的破坏。我们通过科学考察和实验解剖,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从而达到保护长江江豚和其他濒危物种的近期目标,最终实现人类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持续、科学、和谐发展的长远目标。”论文作者之一、生命科学学院2011级生物技术专业的杨凯说。
为了做好对长江江豚的调研,在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组织的2012年长江淡水豚考察中,黄杰等同学进行了历时四十多天的实地考察。他们不怕日晒风吹,克服种种困难,团队间相互配合,才有了今天的成果。黄杰说,他特别感谢校团委和生命科学学院对他们的支持,以及指导老师对他们的悉心指导。
“通过科技竞赛活动让同学们更加深入了解专业,学以致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活动的主要目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可以让更多的人关注长江江豚,保护我们的水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国家的发展”校团委书记鲍硕来说。
作品很好地反映了学生们科研创新能力和水平
6件获奖作品多是调查与研究的结合,很好地体现了学生们的科研精神和能力。穆旦博士指导的《植物挥发物对柳黑毛蚜行为的调控效应》,王彦博士、朱玲老师指导的《不对称双羧配体的晶体工程研究》,学术性非常强,显示了参赛同学良好的科研水平。
由徐志兵教授和汪宜老师指导的、卢伍阳等同学撰写的《安徽省农业机械使用现状及节能减排对策研究》,是一件调研结合的作品,给了人们耳目一新的感觉。对于近年来的雾霾天气等恶劣环境,人们往往只关注汽车尾气的排放,很少有人意识到,作为农业大国,农用机械的使用对环境恶化也有着很大影响。
汪宜老师介绍说:“《安徽省农业机械使用现状及节能减排对策研究》是为了引起社会上对使用农业机械排放污染的关注,为国家在这方面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意见。”该篇论文的调研工作是在《中国典型区域农业机械耗油和活动水平调查研究》支持下展开的,这是一个国家环境保护前瞻性课题。安徽省作为农业大省,境内的农业机械使用情况是重要的调研内容。资源环境学院副院长徐志兵教授牵头负责了整个安徽省的调研,卢伍阳等学生就是在他的指导下开展工作的。
为了开展好调研,对学生们的调查方案设计、访谈项目,徐志兵教授和汪宜老师进行了具体的指导。后期又对数据的整理分析,乃至安徽省农业机械发展方面的建议,都进行了悉心指导。
从去年暑假开始,学生们利用“三下乡”的机会,就相关内容进行了广泛调研,足迹遍及安徽省16个地市。后来又利用周末、节假日进行了补充调研。今年清明节、五一节期间,为了做好论文,团队成员放弃了休假,忙着进行数据处理,甚至还赶赴外地补充做了一些调研。充分的调研得到了充足的第一手数据,也因此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调查结果得到了《中国典型区域农业机械耗油和活动水平调查研究》项目主持人、南开大学金陶胜副教授的充分肯定,调研内容已被列入2014年度国家环境保护公益行业专项申报指南中。
硕果累累源自学校宽广的实践教学平台
本次比赛虽然是在6月,但是学校的准备工作从去年11月就开始启动。学校于2012年11月—2013年5月,举办了安庆师范学院第四届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引导学生全面提升学习、科研能力的同时,选拔优秀作品备战安徽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竞赛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学校全体党政领导出席了校赛启动仪式,何小祥书记亲自按动“挑战杯”启动仪,多次询问赛事进展情况,朱士群院长亲自赶往安徽师范大学看望了参赛师生,闵永新副院长全程在比赛现场进行指导。为了有效做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作品选拔,闵永新副院长多次开会听取比赛组织工作进展汇报,要求要按照学校的应用性突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发展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将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放在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为提升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抓手。
为了将“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打造成为提升学生创新素质的重要平台,校团委把竞赛工作重点放在宣传、动员上,鼓励同学多参与,鼓励教师多指导。他们通过校发文件要求各学院积极组队参加,并充分利用校园网页、校园宣传橱窗、校园科技类社团等多种途径,开展了广泛的宣传动员,让学生了解“挑战杯”、认知“挑战杯”、参与“挑战杯”。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校园里迅速掀起了全员了解、参与的热潮,各学院分别进行了二次动员和宣传,组队参赛,并为参赛队伍配备了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在竞赛报名阶段,全校15个学院共有350个团队、近3000名同学参与。今年2月底,经各学院选拔推荐,全校167件作品进入初赛。参赛作品类别覆盖了自然科文论文、科技发明以及社科类调查报告和论文,内容广泛涉及农业、化学化工、生物、信息、教育、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
“‘挑战杯’优异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赛前培训工作、动员宣传、指导老师的积极参与、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多层选拔、多次修改、多轮模拟等全方位的工作”。校学生会秘书长夏斐介绍。
经过选拔,38件作品进入复赛,最后19件作品进入决赛。最后学校又组织专家进行评审,遴选了6件作品参加安徽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比赛,各高校最多只能报送6件。
6月2日,安徽省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生命科学学院、资源环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音乐学院等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或亲自带队参赛,或用电话等方式鼓励参赛师生。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堪称大学生学术科技的“奥林匹克”。此次大赛由团省委、教育厅、省科协、省学联联合主办,安徽师范大学承办。“挑战杯”坚持“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迎接挑战”的宗旨,旨在展示高校育人成果,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我校从第二届“挑战杯”开始参加,至今已经历四届赛事,可谓是“久经沙场”,积累了丰富的比赛经验,能力也不断提升。学校将在省赛的基础上,对入围国赛作品进行进一步的充实和完善。
(学生记者 邢雪 罗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