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快讯
人文与社会学院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   来源:    点击数:次   发布时间:2014/07/15

               “职业体验实践服务团”:关爱环卫工人

   七月,透蓝的天空,悬着火球似的太阳。然而,总有一群人在烈日的街头上行走,在我们的睡梦中忙碌。人文与社会学院学院“职业体验实践服务团”便将镜头聚焦于大观区的“城市黄玫瑰”——环卫工人。

七月初,实践服务团队成员通过与大观区镇政府、环卫处联系,与唯佳道路养护有限公司合作开展关爱环卫工人系列活动。团队于实践前期完成发放调研问卷以及整理的工作,指导老师与队员们一起分工实地采访社区与道路的环卫工人,深入了解了环卫工人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情况。

在7月9日至7月10日,团队与唯佳道路养护有限公司合作设立三个爱心休息点和宣传点,为环卫工人准备防暑物品以及休息点。市民们纷纷在团队准备的宣传横幅上签字,表示愿意保护环境。

  “环卫工人真的很辛苦,我们大家只要都保护环境,他们就能大大地减轻负担!”路过的王大爷说。之后,团队成员和环卫工人一起清扫道路,从中体会他们的艰辛,感受这个群体的不易。

7月10日,团队结合社会工作专业知识对个别困难户进行个案分析,开展“送温暖”行动,为困难户送去生活用品、陪残疾老人聊天,对其进行心理疏导,为了进一步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团队队员帮老人做家务,与他们一起完成田间劳动,并为老人做好晚餐,建立起良好的专业关系。社会工作专业的同学还向老人介绍了夏季防暑及健康知识,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

   团队还将在实践活动中发现的环卫工人生存困境以及面临的问题通过《致大观区环卫处的一封信》的方式反馈给该区环卫处。通过洽谈,该部门负责人表示愿意吸纳相关意见,与团队共建长期合作机制。

  “关爱环卫工人 从你我做起”,职业体验实践服务团让环卫工人在这个夏天更加精彩,白色和橘黄色的衣服相互映衬,成为大观区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美好乡村建设”暑期实践团队:多彩活动服务乡村

   为积极响应校团委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的号召,进一步拓宽社会视野,发挥专业优势,提高实践能力,人文与社会学院“美好乡村建设”暑期实践团队于7月3日至10日前往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芜湖市沈巷镇进行实地实践,结合专业性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取得了实质性的成果。

   7月3日下午,团队一行6人前往沈巷镇所辖的各个自然村,调查了解当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人情,与村干、居民骨干建立了初步的专业关系,并确定了三个具有代表性的实践地点:大蒋村、保圩村和沈巷社区。

7月4日至5日,团队从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考察大蒋村的美好乡村建设的进展状况,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的介入。调研发现,相比以前,村民们的生活条件和环境有所改善,但是该村的留守儿童比较多,文娱活动偏少,缺乏较好的学习环境,父母教育方式与方法不合理,许多青少年对学习兴趣不浓甚至有辍学的念头,读书无用论的思想普遍存在。“美好乡村建设”实践团队为缓解这一现象,运用“生态系统”的视角,首先从父母着手,改变家庭环境,团队成员向父母传递了许多科学、合理的教育方法。同时,运用个案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和课业辅导,以增强其学业、生活的信心。

   7月6日,团队重点了解和宣传美好乡村建设的基本环境方面。保圩村的马路两边设置了一些垃圾桶和垃圾处理站,但是经过走访和调查,团队发现一些村民家离垃圾桶比较远,仍然存在随手乱扔垃圾的现象。实践团队运用社区工作的方法,从美好乡村环境建设的角度向村民解释了保护环境的意义,宣讲了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的主要内容。同时,团队成员还派发多份宣传单,向村民们普及环保知识,增强村民们的环保意识。团队通过宣讲和社区教育,进一步调动了村民参与美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

7月7日,团队组织沈巷社区的留守儿童进行了户外拓展运动,体验生活乐趣。同时,还把社区的老人召集到一起,陪他们聊天,运动,开展教唱黄梅戏等团体活动。团队通过一系列小组活动,丰富了农村留守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

“美好乡村建设”是中共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一条具有安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之路,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人文与社会学院“美好乡村建设”暑期团队为期8天的实践,帮助村民们更好地了解了美好乡村建设的意义,进一步提高了主人翁意识。同时,团队面向弱势群体开展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对于乡村公共服务的建设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较好地实现了预期实践目标。(人文与社会学院)


上一条:体育学院“阳光体育实践服务团”体育下乡服务基层
下一条:校领导看望慰问暑期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