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下午,14支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学生代表齐聚传媒学院演播厅,开展以“传承英雄精神 赓续红色血脉”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分享交流会。近200名学生参加活动,在故事中感受实践力量,在交流中传承红色薪火。

“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2023级(3)班的仇成宇引用邓稼先先生的这句话开启团队的展演。他介绍,其所在的“青·新声”电子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实践团,先后走进两邓故居、敬老院、社区等地,通过情景宣讲、实物展示等形式,广泛宣传“两弹一星”精神。目前,该团队已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精神志愿宣讲团。“我们不仅想让更多人了解‘两弹一星’的故事,更希望把实践中的体会与经验分享给更多的同行者,让精神的火种传得更远。”仇成宇坚定地说。
十个人的团队,走访十五个县区,记录一百位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累计行程两千多公里,整理四十万字文稿、五千分钟视频,“青·行知”传媒学院“红色精神·时代新声”调研团的实践答卷,表达了对英雄的深切敬意。“程道廉老爷爷特意穿上珍藏的军装,戴好勋章,给我们讲战场上的过往……,那一刻,我终于懂了‘英雄’不仅是课本里的名词,而是有血有肉、用生命守护家国的先辈。”新闻学专业2023级(2)班秦雪雪眼眶微红。“传承英雄精神不是要做惊天动地的事,而是把‘信仰、担当、奉献、奋斗’融入日常。“青·新声”电子工程与智能制造学院“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实践团团队成员、自动化专业2024级(1)班的吴凡如此分享道。
“青·敬敷”校学生会“艺路同行”实践团挖掘馆藏文物背后的历史脉络与人文故事,将斑驳的瓷器、古老的书画转化为生动有趣的美育课堂,让原本陈列在展柜里的文物“活”起来;“青·传承”人文学院“墨韵萦古村,徽风传上庄”调研团深入皖地古村落,用脚步丈量历史,以文字记录乡愁,让徽派文化在实践中焕发新生;“青·敬敷”经济与管理学院“童心筑梦·乡村启航”实践团扎根乡村校园,用知识与温暖陪伴,为乡村孩子点亮梦想星光……各支队伍以青春为笔、以实践为纸,在祖国的田野上、村落间、校园里……书写着青年担当,记录着成长蜕变,绘就了一幅幅动人的青春实践画卷。

此次分享交流会,既是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展示,更是一次红色精神的接力传承。从田埂间的奔波到宣讲台的坚守,从老兵故事的记录到革命精神的弘扬,每一支团队实践都让“传承”二字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行动。下一步,学校共青团将持续拓宽实践育人平台,深入挖掘红色资源、讲好英雄故事,引导青年学子传承好、弘扬好英雄精神。
(撰稿:学生记者 刘蕊 赵晨阳 摄影:学生记者 徐若菡 陈瑶瑶 审核: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