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15公里的创意黑板报、20余只班级定制专属笔筒……近日,美术学院团委充分发挥青年学子专业特长,在校内外开展“艺术+公益”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从小学课堂到大学教室,他们将雷锋精神具象化为充满童趣的艺术符号,打造“可触摸”的传承雷锋精神新模式,让学雷锋活动焕发出多彩的青春活力。
画笔传情:黑板报架起“跨年龄”精神桥梁
“我要成为黑板上的小女孩,学习雷锋好榜样!”在安庆市迎江区人民路小学教室里,一幅色彩鲜艳、颇具创意的学雷锋主题黑板报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美术学院“弘美”志愿服务队走进校园,以黑板为“画布”,用粉笔勾勒出雷锋形象、助人场景和经典语录,并结合卡通元素、互动设计,让小学生在欣赏艺术的同时沉浸式感悟雷锋精神。
“我们希望通过活泼的视觉语言,让抽象的精神变得鲜活可感。”活动负责人、美术学专业2023(3)班的伍可凡表示,团队在创作前专门调研了小学生的审美偏好,集思广益绘制了稻穗、和平鸽、手持红旗的鲜花小女孩等系列重要精神元素。“通过黑板报,小朋友们能够走近雷锋精神,读懂劳动、奉献的内涵,黑板报不仅是装饰,更是一堂流动的思政课。”伍可凡说。

巧手塑形:笔筒里的“微公益”大情怀
将主色块超轻粘土覆于筒身,双手反复揉搓舒展,利用塑料刀在其表面刻画定型……40余名学生将雷锋精神融入日常生活,他们通过超轻黏土表达艺术想法,结合空间设计、颜色搭配、拼贴塑形等专业技能,为20余个班级制作独具特色的定制专属笔筒。笔筒表面“绘制”着助人为乐、勤俭节约等主题插画,原本朴素的笔筒变身成了可触摸的“雷锋精神宣传馆”。
“每克黏土都在讲述精神的力量。”视觉传达设计专业2023(1)班的邾晶露展示了一件以雷锋精神为主题的设计作品,“向阳生长的向日葵、象征奉献精神的麦穗、我们希望用这种‘萌趣’方式,让雷锋精神深入到我们日常生活中。”制作完成后,学生们将这批充满童趣又不失深意的笔筒赠送摆放于各个班级,让师生在笔筒使用中感受奉献、创意与温暖。

艺术赋能:让雷锋精神“看得见摸得着”
“在设计黑板报文字时,我突然意识到,艺术不仅是美的表达,更是精神的传递。小朋友踮着脚读出‘学习雷锋好榜样’时,比任何说教都更有力量。”美术学专业2024(1)班的汪梦婷对活动感慨颇深。她表示,未来自己将会不断提升专业能力,以实际行动践行雷锋精神。
“专业学习与社会服务从来不是单选题。”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金忠良表示,活动注重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专业技能,在对雷锋精神深刻领悟的基础上,探索出学雷锋活动的新路径新模式,“当孩子们踮脚触摸黑板报上的雷锋画像时,当师生们每天从笔筒中取出文具时,雷锋精神便以艺术的形式映入眼帘、融入心中”。
从小学课堂到大学教室、从学雷锋主题黑板报到艺术笔筒,美术学院学子以青春创意打破传统宣教模式,用可触摸、可参与、可留存的艺术载体,助力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撰稿:学生记者 姚梦茹 摄影:学生记者 刘一涵 审核:金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