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至7月16日,资源环境学院余世金教授带领柴娜等4位同学组成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小组赴岳西县开展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发展调研。
大多数自然保护区建立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地区,经济基础薄弱,生产力发展缓慢,并且严禁采伐等法律法规严重制约了自然保护区社区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自然需要保护,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也需要保证,如何在自然资源与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保障地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提高,是学者、保护区管理者和各级政府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与岳西县包家乡同境,1991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1994年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9年成为“人与生物圈”成员。该保护区是以保护大别山区生物多样性、涵养淮河水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示范性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被称为 “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对鹞落坪自然保护区进行调研,旨在以自然保护与民生福祉双赢的视角,分析自然保护区建设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揭示问题并提出解决措施,以提升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水平,促进环境保护和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鹞落坪村汪天佑主任介绍本村的产业结构、收入水平与环境整治措施等
调研期间,调研小组集体访谈了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包家乡政府、鹞落坪村和石佛村村委会、安徽石佛寺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等单位,随机访问了包家乡村民、养殖户、农家乐老板、游客等,考察了多枝尖核心区生物群落结构与管理实况,较全面地获得了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数据资料,包括人口及贫困人口数量、收入水平、产业结构、学校、环保管理措施等,基本掌握了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规划,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此外,调研小组参观了红28军军政旧址、红军中央独立第二师司令部旧址、大别山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点与革命教育基地,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红色教育。

鹞落坪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储科长介绍保护区的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规划
“这次实践活动让我看到了自然保护区的“真容”,认识了大别山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见识了先烈们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领略了鹞落坪的自然风光,八天的时间不多,但收获和记忆满满!”谈起这次活动的收获,团队成员夏梦怡这样说。(柴娜 孙若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