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快讯
看“瓶”识天气 大学生科技化学协会举办制作风暴瓶活动
作者:   来源:    点击数:次   发布时间:2022/04/29

“你见过会“预测天气”的瓶子吗?”4月27日,大学生科技化学协会开展制作风暴瓶——“我会预测天气”实验活动,共吸引三十余名学生参与其中。

讲解展示环节,活动负责人、材料化学专业2020级(2)班的学生姚怡霏将两种“神奇药水”在瓶中混合,一刹那瞬间结晶,形成“瓶内下雪”的“奇观”,使得在场学生纷纷直呼“神奇”。“‘神奇药水’中溶质的溶解度会随着温度变化,造成瓶内晶体型态万千的美丽变化。”在姚怡霏介绍完风暴瓶的基本原理后,学生们分成四人一组,开始使用手边的材料进行风暴瓶的制作。

加热温度过高、结晶结构被破坏、制作效果不佳……活动中,不乏有一些初次体验的学生因为没有掌握制作“诀窍”出现失误。为了在第一时间给出指导,姚怡霏奔走于各个实验台之间,关注每组学生的加热状况。“在这里一定要控制好加热温度,切忌加热至水沸腾。”针对最常见的错误,她会反复提醒制作者们。

物流管理专业2021级(2)班的学生丁儒,因为没有实验活动的参与经验,在制作中由于不熟悉药品名称而导致出错重制。“我要把亲手制作出的风暴瓶留存起来作为纪念,因为这不仅是化学反应的结晶,更是我首次实验活动的‘结晶’。”她表示,实验过程中收获的快乐是独特的,实验结束后的成就感是“满满”的。

为什么晶体是针状的,展示瓶里的晶体是片状的?材料化学专业2021级(1)班的学生孙雨晴对于这一实验现象产生了疑问,并和指导老师进行实验复盘,对每一步实验步骤深入分析,最终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原来是加热过程中,我搅拌得过于频繁,导致晶体结构都被破坏了。”孙雨晴表示,科学的严谨不容置疑,在实验中的每一个步骤都要认真对待。

“我们想要通过此次活动去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将化学知识从书本上转移至实践,学在第一课堂、用在第二课堂,激发大家对化学的兴趣,丰富课外生活。”姚怡霏表示风暴瓶的制作是浪漫与严谨的巧妙融合,将极致浪漫的愿望化作每一次严谨的实验,这是化学力量。(撰稿:学生记者 曹旭 权琪 摄影:学生记者 高晴晴 王若男 编辑:江伟 审核:钱敏)

上一条:携手共创绿色校园 大学生绿源环保协会开展清园活动
下一条:大学生三大球联盟协会举办龙山杯排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