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获国家奖学金和两次校一等奖学金,获多项软件著作权和专利,合作发表一篇SCI论文,三次获得计算机设计大赛国家级奖项……数字媒体与技术专业2019级1班的何后颖一直脚踏实地、不懈奋斗。

满腔热爱 不惧岁月长
“因为兴趣,我踏上征程,没有什么能阻挡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刚入校时,何后颖在兴趣促动下,毅然选择了一条不寻常的路——转专业到计算机与信息学院。成功转入后突遇疫情,不仅要线上学习,还要补修有关课程。这让她一度感到吃力。功夫不负有心人,何后颖一直目标明确、脚踏实地。课上,她专注课堂,记好笔记;课后,她通过思维导图、提炼重点等方式梳理学习笔记,巩固所学知识。
“我认为我是勤能补拙型学习者,不论选修课还是专业课,我都认真做好笔记,笔记几乎能放满书架一整排。从开始的纸质笔记,到现在的电子笔记,这些笔记对期末复习和项目研究时非常高效”。拒绝拖延,想学的知识立刻学是何后颖一贯坚持的良好习惯。
不局限于书本知识,何后颖还十分重视动手实践。“实验室的专业设备给了我很大帮助,VR、AR、MR等都可以供我们直接进行项目开发。借助实验室组建团队,通过开发实验,更容易掌握理论知识,也能更好地将所学应用于实践。”
拼搏进取 在竞赛中磨砺
“比赛对于我来说,更多的是看到自己的不足,然后有针对性地持续改进。”无数个日日夜夜,何后颖都在认真钻研,“实验室就如同我的第二个家。”她顺道。
谈到印象最为深刻的一次学科竞赛,她分享了自己在大三时参加的2021年安徽省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的经历:“那次比赛由我们学校承办,我作为学生代表上台发言,面对省内众多优秀青年,内心还是有一定的压力,很紧张,害怕说错词。”她回忆到,“去主会场继续参加比赛答辩,时间很紧迫。好在前期的准备比较充分,队友们配合默契,最终圆满完成比赛任务,获得了一等奖。”
在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高校物联网应用创新大赛等比赛并取得佳绩后,何后颖没有骄傲自满,而是认真总结、反思,在实践中稳步前行。
热爱生命 勇担生态保护重任
2019年,何后颖主动申请进入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实验室,参与江豚保护相关项目开发研究。“我跟随项目组去西江实地检测系统时,看到了可爱的江豚,这是我从小到大第一次看到江豚真实的样子,之后做项目就更有劲头了。后来,我还参加了江豚保护基金会,跟着基金会的成员一起参与保护江豚行动。”
此后,她坚定地走在江豚保护的公益之路上。何后颖先后两年主持江豚保护项目,负责项目策划、组织计划、系统开发、会议总结等系列工作,并积极向指导老师和团队成员请教、学习,立志在科研实践中保护生态:发明专利“一种长江江豚智能实时监测系统”进入实审;获批三项软件著作;合作发表一篇SCI来源期刊论文。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何后颖表示:“希望我们都能坚守初心,以求真的态度、踏实的作风,勇闯未来。”
(撰稿:包欣如 李婕 摄影:受访者供图 审核: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