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快讯
安庆师范学院暑期三下乡把关爱送到基层
作者:   来源:    点击数:次   发布时间:2014/10/18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一群稚气未脱的孩子在志愿者的带领下专心致志地诵读,孩子们提出文中不理解的字词句段,志愿者们耐心地一一做解答,带领留守儿童们诵读国学经典。

自7月3日起,安庆师范学院团委精心组织了458支实践调研团队,12000余名大学生紧紧围绕“为祖国勤学修德

以实践明辨笃实”的主题,奔赴安庆市周边城市和乡村,开展形式多样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大手牵小手?相约中国梦”关爱农民工子女夏令营团队的志愿者,活动中关爱留守儿童、了解大学生村官生活状况,他们用激情感染身边的人,带着奉献的心为基层群众送上最贴心的问候。“没有经验,但我们有更多地激情”

7月5日,上午九时许,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程,“大手牵小手

相约中国梦”关爱农民工子女夏令营团队的志愿者们到达了他们此次实践的目的地——安庆市大观区十里中心小学。他们将在这里陪伴40个的留守儿童度过8天的假期。

今年读4年级的童旺明,工作繁忙的父母无暇顾及到他。不久前童旺明做过骨髓移植手术,其他的小朋友顾及到这一点都不愿跟他一起玩,志愿者们发现他内心的自卑和孤独后,陪他聊天,带他做游戏,逗他开心,给他最大的心理帮助。

在此次关爱活动中,像童旺明这样的留守儿童还有40多位,尽管有的是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地打工;有的是在安庆打工的流动人口,但是他们都是缺少家人尤其是父母的陪伴。在这八天里的关爱活动里,他们将陪伴着这些孩子吟诵经典回味历史、做亲子游戏,充实暑期生活。

每天上午8点30分,十里中心学校就响起吟诵《千字文》、《朱子家训》等经典著作的朗朗书声。7月12日,以“时光不老

我们不散”为主题的三下乡汇报演出在十里中心小学会议室举行。当排练合唱的时候,所有的孩子都在认真排练,志愿者发现只有童童一个人坐在角落黯然神伤,她上前耐心地问清原因,鼓励让他走上舞台,当《感恩的心》在表演时所有的孩子都紧紧相依,手语传递着感动,泪水濡湿了脸庞。童童告诉志愿者:“就连我的爸爸妈妈都不曾这样夸过我。”

“我们没有经验,但我们有更多的激情。”陈欢这是第一次带队。关爱农民工子女夏令营团队共14名队员,陈欢是这次志愿服务队的负责人。活动中并非如她所想的一帆风顺,也遇到过意外的状况。

有次临近放学,学校里有个顽皮的小男孩不见了,所有的志愿者立刻带着他的奶奶到处找他,当他大家找的焦头烂额的时候,原来他躲在学校食堂看鱼看虾。父母都在外打工,孩子留给家里的爷爷奶奶照顾,“虽然平时他很调皮,但这是天性,我们教育他的时候,他也立刻乖乖的听着。”陈欢说。

“‘三下乡’虽是我大一时做得最辛苦的事,但却是最有意义的事,因为我收获了一群真挚的孩子和队友。”陈欢笑着说道,历时8天的实践活动,志愿者们冒着酷暑,顶着烈日,但没有怨言,没想过放弃,选择磨练,选择奉献,同时也收获了感动和成绩。在巧手绘鸡蛋的活动中,每个孩子被要求在煮熟的鸡蛋上画画,有一个小男孩哭了,因为邻座的小朋友打碎了他画好的鸡蛋,那原本是他打算送给志愿的哥哥姐姐们的。

“苦中有乐,看过从未看过的风景”

宽阔的柏油马路,明亮的路灯路灯,树木葱郁,四周交通发达,红瓦白墙陈列其中,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幅油墨画,实践队的志愿者们深深的被吸引了。为了记录下美好乡村的面貌,志愿者们迫不及待的想用镜头拍下那些美丽的瞬间。

今年夏天,6人志愿者队伍奔赴在安庆市岳西县天堂镇木冲村、合肥市肥西县三河古镇木兰社区以及阜阳市颍上县八里河镇渔民社区等地,他们在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同时,还拍下了近几千张照片以及长达几十个小时的视频,美丽乡村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在没有参与活动之前,我对农村的印象都是土路,楼房和瓦房相间,或许还有很多人家喝不上自来水,因为我家所在的乡村就是这样。可是实地考察之后,这三个地方的美好乡村建设真的深深地震撼了我。”

志愿者倪明亮感慨说,在岳西县天堂镇木冲村,整齐划一的二层小洋楼,每家每户门前都有装饰的小花园,每天晚上看到了农忙过后的乡村阿姨晚上集合在一起大跳广场舞。

“虽然一开始就遭遇到困难,整个实践活动很累很辛苦,但过程是充实的,我们拍下了无数的照片,成果丰硕,我们感觉彼此都是快乐的。”面对陌生的路陌生的环境,志愿者们却丝毫不畏惧,每天天还未亮透,他们就背起三脚架,扛起摄像机从旅馆或学校出发。有时走两个小时的路还没到达目的地,背着沉重的行李,队员们时常觉得筋疲力尽,但他们仍在坚持。依靠彼此之间的相互鼓励与安慰,之后不管遇到何种困难,队友之间总会相互加油打气,甚至有的时候还相互调侃,令艰苦的实践活动有了些许快乐。

“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就这样结束了,然而我依然对活动的每个场面记忆犹新,虽然是又苦又累的一周,但我觉得这是一次不错的经历,开阔了眼界,也从中学到了不少学校里根本学不到的东西。也许只有真正经历过,才能真正明白,什么是奋斗,什么是团结,什么是一个团队。”队员们总结到。实际上,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给他们带来了见识,锻炼了能力,而且能够让他们遇到不一样的风景,真切感觉到生活是充实而幸福的。

“我们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生活”

身穿橘黄色工作服的一群人,在临近40度高温下的街头行走,他们或弯腰捡拾垃圾,或低头扫地,汗滴从他们的脸颊流过。他们不是环卫工,而是今年参加暑期社会实践的90后志愿者们,一张张青春的脸庞,在如此炎热的夏日,拿起扫帚在大街上体验环卫工人们的生活。

7月3日至7月12日,正值高温期,那是雨后最热的10天,顶着毒辣的烈日,实践队始终坚持着,街头巷尾,无数次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您好,我是一名大学生,正在进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能帮我们填一份问卷调查??????”。虽然经常面对无数个拒绝的人甚至不屑的眼神,与他们预想的景象完全不同,但他们从未有过懈怠。他们拿着问卷调查四处询问、在环卫工人的岗位上站岗、与周边环卫公司及环卫局奔波联系、给环卫工人送温暖献爱心等等,付出了大量的体力和精力,在调研、实践、服务的过程中尝尽了各种酸甜苦辣,遇到各种困难,但却从未想过要放弃。

“再热也要坚持”志愿者周维婷一直在高温下坚持,代替环卫工在街头打扫,坚守他们的岗位,有时会在各个环卫街口设置爱心休息区,为辛苦劳作的环卫工人送上水和西瓜解暑。队员郭丽说:“即使天气炎热,但一想到环卫工人们更辛苦,我就觉得这么做是值得的!”,他们还会设置宣传点,呼吁人们关爱环卫工人。那时身穿白色衣服的队员们与环卫工人的橘黄色衣服相互映衬,成为大观区道路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有的环卫工人家里简陋不堪,狭小黑暗;有的家甚至在公厕上蜗居,搭棚住宿的。特别是在一位68岁的环卫工人凌奶奶家,奶奶的老伴瘫痪在家,全凭凌奶奶依靠着微薄的工资撑着全家。生活拮据的凌奶奶家,一个月甚至都吃不上一顿肉,这一切无不令队员们感到难过。当了解环卫工人家庭状况的时候,7月10日,他们开展了“送温暖”行动,为困难户送去生活用品,陪残障老人聊天,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老人做家务,与她们一起完成田间劳动,并为老人做好晚餐。志愿者周维婷还带领他的团队先后去了当地村委、环卫处以及民政局反应情况,将环卫工人的生活困境及面临问题以信件形式转交环卫处,得到环卫处的重视与肯定。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与环卫公司交流沟通,与政府交流,与街道社区交流。我们穿上环卫工人的衣服,扫街道体验这份职业,感受到环卫工作的不易。我们上门访问困难家庭,利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对其给予帮助。这一系列的活动都锻炼着我们各个方面的能力,这些都是我们在书本上所真正感受不到的,是这活动给了我们这样一个实践的机会,锻炼的机会。我学到了很多,在面对这样群体的时候,我们作为大学生,学习着先进文化,先进知识,因而更需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周维婷在个人总结中这样写到。

在他们临走的那一天,环卫工人们充满了不舍,握着队员们的手久久不肯放开,她们满眼的期待,期待着这群大学生还能再回来。

“他们是群可爱的大学生”

在为期半个多月的暑期集中实践活动中,安庆师范学院数千名的在校生,放弃空调房里的舒适,顶着炎炎烈日,奔走在农村基层第一线,为留守儿童、大学生村官送去清凉和问候。同时,他们也在实践中收获了感动,锻炼了能力。

“当我看到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让我也有当一名大学生村官的想法。”

校友基层实践服务团的负责人李文这么说道,他认为农村基层是一个更广阔的舞台,走进基层,多一些社会经历,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在实践中通过与村干部或村民的交流,体会到生活的艰辛,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和胆识。

“一开始的时候我们没有做好活动策划,做事情会手忙脚乱,但后来我们制定出一套详细的规划,队友们各司其职,分工有序。”

教育帮扶实践服务团负责人骆颂纯根据支教时的具体情况,与队友们制定出一系列支教策划和制度规范,使每个队员职责落实、分工明确,保证了支教活动顺利进行。

整个暑期实践过程中,志愿者们把平时所学的理论付诸实践,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并积极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专业素养和技能。花伟是应用心理学专业12级的一名学生,也是“七彩阳光?关爱残障儿童”教育关爱服务团的成员之一,他在负责帮助一位脑瘫患儿做康复训练的时候发现,这些康复中心的老师也很辛苦,残障儿童即便是简单的识别形状,都要反复的训练,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爱心。花伟说:“我们在给残障儿童做康复训练的同时,也关注康复老师的心理健康,为他们做减压放松辅导。”

“这些大学生真的很不错。”这是残障儿童康复中心的负责人对服务团志愿者们由衷的评价,“他们用实际行动、用专业知识、用青春昂扬的精神面貌向社会展示着我校大学生风采,传播着社会正能量。”

每当到饭点的时候,孩子们都邀请志愿者去他们的家里吃饭。而到了实践结束他们该离开的时候,这些服务对象及其家人拉着志愿者们的手问“明年你们还会不会来?”(文/学生记者 储晶晶 姚俊萍 图/陈东)

上一条:学校召开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总结评比暨汇报展示会
下一条:“万里大走访”零距离关爱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