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情快讯
安庆师范大学:“夯实”三大平台 培育时代新人
作者:   来源:    点击数:次   发布时间:2022/05/11

5月6日,《安徽青年报庆祝建团100周年特刊》以《夯实“三大平台” 培育时代新人》为题,专版深度报道我校共青团工作。

在团省委和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安庆师范大学团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综述为指导,以提升“三力一度”为动力,以“修德明理、修智敏学、修行律己”为路径,以“成长、成人、成才、成功”为目标,深入推进学校共青团改革。

2021年,该校团委被共青团中央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学校18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获2018~2019年度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高等学校优秀组织奖、全国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近五年,学校1个院级团组织获评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2个团支部获评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2个学生社团分别被授予全国百佳创业社团、全国优秀大学生国学社团荣誉称号。学校共青团工作有效融入“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共青团在“大思政”格局下的生力军作用。

校团委勤修内功,强筋健骨,打好主动作为“阵地战”,抓好创新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工作平台,倾听青年心声、回应青年诉求、保障青年需求、服务青年成长。

青春脉搏

勇于挑战“青春”更多可能

在刚刚闭幕的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安庆师范大学取得历史性突破,摘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学校荣获“进步显著奖”(全国15个)、专项赛优秀组织奖,首次进入联合发起高校,总成绩全省并列第二。优异成绩的背后是学校积极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改革的重要成果,也是一代又一代师生们辛勤耕耘和不懈努力的结果。

高位推动 做好精心部署

学校高度重视“挑战杯”竞赛,成立由校长任主任,副校长任副主任,各学院党政负责人和校团委、教务处、学生处、科研处、研究生院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学生会、研究生会负责学生任委员的竞赛组委会。备赛期间,校党委书记许继荣、校长闵永新多次关心赛事进展和作品准备情况;时任党委副书记吴照明以及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时珍亲自统筹、部署“挑战杯”参赛工作,并多次看望慰问参赛团队师生,勉励参赛团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定信心。

为鼓励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创新创业类竞赛,学校制定了《安庆师范大学学生实践和创新成果奖励办法》,对“挑战杯”竞赛中获奖的学生给予突出奖励。对于“挑战杯”获奖团队指导教师,给予物质奖励的同时,在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方面均有政策倾斜,有效激发了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积极性。每年举办的“挑战杯”启动仪式,校领导亲自出席,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各学院分管教学工作、学工工作负责人悉数参加,营造了“高规格、全员化”的科技创新氛围。据统计,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全校共有369支团队、215位教师、2874名学生参与其中,占在校教师总数的22%、学生总数的15%。

在赛事的具体组织上,校团委深入挖掘项目,着力突出项目内涵,全方位开展备赛工作,通过举行“挑战杯”竞赛指导会、组织系列集训辅导和邀请校内外专家一对一打磨等方式,多维度对参赛团队进行系统训练;科研处、创新创业学院、研究生院等部门积极支持,为学校参赛工作提供相关条件保障;各学院广泛发动学生参赛,充分调动、发挥专业教师在赛事中的指导作用。

善谋早动 做好青春孵化

2019年,校党委研究设立“敬敷育英”创新创业引领计划,作为校级课题,通过教师牵头、学生参与的方式,引领教师养成“面向社会、立足区域、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研究意识,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学生通过调查研究提升专业应用能力,通过实践实现“求真学问、练真本领”的目的。

2020年,学校共对20个项目予以立项,其中重点项目7项、一般项目13项。在“敬敷育英”创新创业引领计划的孵化支持下,《大别山地区县域基础教育“城镇挤乡村空”现象的动态分析与优化路径》项目获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二等奖,《基层社区社会治理旌德模式研究——基于宣城市旌德县基层社区治理现状的调查》项目获得全国三等奖,《安徽江淮地区蓄洪区居民生存现状调研》《可循环利用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的制备及在家用净水器中的应用》等项目获得安徽省二等奖,学校以总分第三名的历史最好成绩获得安徽省“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组织奖和“优胜杯”。在“科研育人”的带动下,学校“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整体备赛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导师领航 做好协同发力

该校法学院教授安民兵连续7年指导“挑战杯”竞赛,指导的团队累计捧得“挑战杯”省级及以上大奖12项,是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被同事和学生们赞为“金牌导师”。

安民兵所教授的“社会工作”是一个相对冷门的专业。如何通过强化实践教学提升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学生综合能力,是安民兵在教学之余时常琢磨的问题。学好社工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在调研中认识社会,在分析中养成科学思维,在推动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深度融合方面,“挑战杯”是一个很好的平台。确定选题、文本撰写、修改打磨,周期长、过程苦的“挑战杯”竞赛,安民兵和他的学生们都坚持下来了,这背后是无数个日夜倾心付出的结果。

在安庆师范大学,像安民兵一样为学生创新创业搭桥铺路的教师还有很多。早在2017年,校团委就建立了创新创业青年导师库,导师库是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顾问、咨询以及评审机构。经过几年的持续建设,导师库已形成资深教师领航、青年教师护航的良好局面。全方位、专业化、精细化的指导服务切实提升了参赛作品质量和团队成员专业素养。学校鼓励导师库成员将自身科研方向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面向社会、走进田野,启发培养学生科研创新的意识,提高创新成果科技含量,在实践中深化创新创业。

思维萌动 做好氛围营造

科普标本展,走近昆虫标本,感受奇妙生命;实验室开放日,科技零距离,创意无极限;创客交易汇,爱心助力公益事业;创业大讲堂,了解创新创业背后的点滴故事与奋斗青春;创新成果展,各领域的奇思妙想与创新成果,交互激荡……每年10月份,“实力+创新+有趣”的创客文化节,总会吸引一批批青年学子从“走近”创新创业到“走进”创新创业。

“创新创业大讲堂”是学校共青团的一张响亮名片,每年校团委都会组织十余场讲座,既有面对面交互式、思维激烈碰撞的创客沙龙;又有创新创业榜样的娓娓道来、现身说法;还有干货满满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专题培训会。学校还创建KAB创业俱乐部、大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等创新实践类社团,2017年,学校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2017年、2018年学校KAB创业俱乐部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百强创业社团”称号。在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带动下,学校创新创业氛围浓厚,学生创新创业思维萌动激发。

典型引领 做好示范带动

“做最美的、最正宗的汉服”一直以来都是2021届法语专业毕业生刘童童的梦想,从开办一家仅有几个工人的代加工厂到成长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汉服制作厂、绣花制作厂以及3家电商网络销售店,集汉服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公司,她花了整整五年。“我的成功,离不开学校一直以来的关心和支持,创新创业不仅要肯干、苦干,更重要的是善谋。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最大的收获就是拓宽了创业思路。”这些年,她一举拿下了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挑战杯”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她本人也被评为2019年度安徽省“向上向善好青年”,是50名当选人中唯一的在校大学生。

像她一样奋进的青年人还有把健身房打造成“第二寝室”、在全国开办22家校园健身连锁店、为大学生提供了400多个就业工作岗位的刘国运;大学期间成功帮农民卖出千斤滞销枇杷、毕业后专注新媒体电商的上海南七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创始人汪昊……他们的故事是学校近年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结果,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迈向新台阶发挥了示范作用。

青春的脉搏驱动创新之轮。在“理论培训—项目培育—模拟实践—竞赛提升—入园孵化”五位一体创新、创业生态链的持续推动下,青年们不断创新、创业、创优。“挑战杯”的故事还在继续,师大学子的创新之路也将再次起航!

三个导向

实践育人激发青年担当

听讲解、访人物、做支教、广调研,2021年暑期,安庆师范大学700余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分赴安徽、江苏、江西、山东、陕西、河北等地,他们或重走红色足迹、对话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开启“红色追光之旅”;或深入群众家中和田间地头开展微宣讲;或以书言志、以画寄情、以声抒意,为乡村的孩子们开启多彩文化之窗;或坚持需求导向,紧贴地区经济发展、文化进步、社会建设躬身实践调研、踏实为民解忧。学生们干得热火朝天,在学校举办的“实践归来话成长”主题分享中,学生们也纷纷表示“很有收获”。

像这样“学、讲、展、做”丰富、立体、沉浸的“三下乡”活动,安庆师范大学已经持续开展了二十多年。二十多年来,全校10余万名师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为地方开展各类培训,覆盖4万余人次;印发各类宣传资料10余万份;开展宣讲2000余场;服务大学生就业创业2000余人;为地方捐款、捐物累计价值30余万元;形成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近万份;在国家级媒体上发表稿件1000余篇,省市级媒体发稿4000余篇,QQ、微博、微信宣传1万余篇。学校18次获评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广大青年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社会,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暑期“三下乡”这一“实践育人”重要阵地,成立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制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每年单设社会实践活动专项经费,保障活动顺利开展。在具体工作谋划时,始终坚持“三个导向”:

价值导向即勤学笃行结合,让思想引领深入治学实践。“百校千支”思政课主题实践活动是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专项活动,由党委学工部、团委、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命题、设计,各学院辅导员带队组织,在实践活动中将思政课所学知识有机融入,协同推进思政教育、思政课建设和实践育人的深度融合,在社会调查和服务群众中做到知行合一。

需求导向即“地方团委开单子,大学团委来服务”2019年,校团委创新采用社会征集和校内申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返家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主动开展“校地合作”,根据地方需求组织团队,为地方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校团委与实践地强化基地建设,做到合作不断档、服务不断线。

创新导向即在调研中挖掘现实价值,促发创新实践。通过实践帮助学生养成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帮助学生将“三下乡”社会实践调研形成理论成果,持续发挥社会实践的后续育人作用,为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打好基础和“前战”。

二十多年来,一届届青年学生通过参与“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在社会服务中茁壮成长、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让青春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面向人人

涵育有德有信文化场域

推进公共艺术教育教学改革,形成“面向人人”的立体式美育格局,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落实“四个回归”的重要路径,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举措,对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养成健全人格有着重大意义。一直以来,该校团委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引导学生们在“美”的体验中受教育。

育人探索,打造安庆师大版“百家讲坛”鲍鹏山、莫砺锋、葛剑雄、戴建业、张宏杰、胡阿祥、钟振振、方锦龙、焦波……近3年时间,近20位著名学者、艺术家相继做客安庆师范大学,他们中很多是央视“百家讲坛”的主讲嘉宾。当这些曾经只在电视、网络、书本上见过的名家真正走进学校,走到学生们身边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高品质、全方位、有影响、能普及、要生动”是学校敬敷大讲堂活动的定位。高品质,是指讲座质量要高;全方位,是指所邀请的名家覆盖文化艺术科学教育等领域;有影响,是指邀请的嘉宾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够吸引师生参与;能普及,是指做通识教育,不做艰深的学术探讨;要生动,是指主讲嘉宾要能讲、会讲。开办这样的“高端”讲堂,目的就是希望通过各个领域的大家、名家生动的通识性讲座,提升学生素养、拓展眼界、激发兴趣、进德修业。

为达到更好的宣传教育效果,每场敬敷大讲堂开讲前,校团委都会通过学校官方微信、抖音等平台进行宣传,还会购买主讲嘉宾的著作,学生们可以通过平台评论、现场交流等方式获得图书,并拿到嘉宾签名。每次大讲堂开展后,学生处会举办征文活动,对讲堂效果进行检验。为解决活动现场“一座难求”的难题,讲堂还通过现场直播的方式惠及更多观众,每次直播观众达10万余人次。

学生带学生,“玩”转艺术:唱黄梅戏、刻木雕、编中国结、手工扎染、微生物画,这些趣味十足、品类多样的艺术俱乐部非常受欢迎,自2019年首期公共艺术俱乐部开班建设以来,累计超万名学生参加了俱乐部实践学习。

为破解学校公共艺术教育师资困境,2018年底,学校全面摸排了在校学生的艺术专长,并从中遴选了一批在某一方面具有专长且水平较高的学生,聘请他们担任学校公共艺术教育俱乐部的指导教师,通过“以生带生”的方式,开启了公共艺术教育改革。学校修订了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从2019 级学生开始,学生需修满公共艺术教育3个学分方可毕业,理论学习与实践研习分别为2学分、1学分;大学生艺术教育中心(校团委)主持制定《安庆师范大学公共艺术教育实施方案》,对课程建设、目标方向、俱乐部管理、学分计算等内容做出规定,从制度到实践上为推行公共艺术教育改革提供了保障。学校还为艺术俱乐部提供教学场地与教学器材;将每天下午的第四、五节课作为固定教学时间,开展实践学习活动,并进行常态化考勤。学生指导教师和俱乐部学员的“教与学”都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进行过程化管理,考核合格可获得相应学时与学分。对从事教学的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的方式给予一定经费补贴。

经过几年的运行,公共艺术教育俱乐部不仅让万余名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美、欣赏美,还培养了一批艺术骨干力量“创造美”,他们参与或组织了丰富多彩的、有品位和质量的校园文化活动,积极展示艺术学习成果。同时,学校引导学生将艺术成果进行转化,如《秉初心传承汉服文化,借网络做强同袍服饰——安庆同袍服饰有限公司》获安徽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第九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金奖、大学生电子商务“三创赛”安徽省特等奖;《“短视频+非遗传承”助力安庆乡村振兴》获得第九届“挑战杯·中国联通”安徽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

公共艺术教育俱乐部开办四年来,先后被“学习强国”、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在线等多家媒体报道。在科研方面,省级质量工程重点项目《“学-练-演-赛”四位一体的本科高校公共艺术教育改革》顺利结题,并获“优秀”等次;“‘以生带生’:地方高校公共艺术教育俱乐部的实践探索”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你创作我搭台,原创作品展风采:根据革命烈士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改编的话剧《王步文》《邓稼先夫妇》《信念》,庆祝建党百年主题黄梅大鼓《百年华章》、诗朗诵《同心共筑中国梦》、歌曲《杜鹃花儿开》,励志歌曲《我们都是志愿者》《萤火虫》、诗朗诵《我是一名媒体人》《我们的青年时代》、舞蹈《共饮长江水》等一批主题鲜明、思想教育意义深刻的作品在校内外舞台绽放;学生原创文学作品《季节风》三十周年文集、大学生白鲸文学社原创诗集《驾鱼而歌——“白鲸”纪念诗选》先后在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

据统计,近三年在校内外舞台上集中展示的学生原创话剧、歌曲、舞蹈、诗朗诵和戏曲作品等达30余项,在省级及以上征文活动中获奖的高质量原创文学作品100余件。

艺术作品的孵化离不开学校提供的多元展示舞台,“红心向党 筑梦青春”艺术党课、“讲中华好故事,做时代好青年”主题演讲比赛、“青春向党 奋斗强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合唱比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美术设计作品展、“颂歌献给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原创歌词征集及原创歌曲音乐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首红歌天天唱、“千百合”文艺晚会、“春之声”迎新晚会暨公共艺术教育成果展……仅2021年,学校举办的大型艺术展演活动就多达10余场,讲、演、唱、奏、展多元迸发,融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让广大师生有了充足的展示平台,也在浓厚的艺术感染中接受精神洗礼、感受信仰力量。

从敬敷大讲堂到公共艺术俱乐部再到各级各类文艺活动舞台,从理论涵养到实践体验再到艺术创作,在一项项活动中,“面向人人”的立体式美育格局渐渐形成,创新的教学方式,凸显了育人价值的主体性;多样的学习形式,满足了学生艺术学习多元化需求;开放创新的舞台,促发孵化了一批艺术创作和创新成果。

(撰稿:方蓬)

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2107&CurrSid=19488&newsid=57422

http://epaper.ahyouth.com/paperdetails.php?CurrPeid=2107&CurrSid=19489&newsid=57423


上一条:我校两名教师入选“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全国研究培训基地(安徽师范大学)培训师资库专家名单
下一条:【理论学习】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