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唐老师、小周老师、小郑老师……”第一节课上,一位小朋友小声念叨着,在白纸上写下13位支教老师的名字。自6月30日起,安庆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舞动青春,志愿家乡”乡村振兴暑期社会实践团来到安庆师范大学定点帮扶的太湖县西冲村,结合专业优势开展艺体特色课程教学。
支教之“舟”驶入乡村,希望之花在田野绽放。西冲村地处天华镇西陲高山区,村内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留守儿童占比较高。每年暑假,安庆师大都有一群青年志愿者来到距学校117公里的西冲村支教,这也是体育学院学子在西冲村开展暑期支教的第八个年头。
立足实际情况 积极正向引导
扛着从学校带来的教具,绕过山间公路,志愿者们来到了西冲村村民委员会,村委会二楼的会议室便是他们与村内儿童朝夕相处的教室。在布置好教室后,13位志愿者纷纷化身“小老师”,迎着山间七点多的晨光,站在石桥上,迎接前来上课的小朋友。
团队成员来自学校体育学院、音乐学院等多个学院,在出发支教前,他们多次商讨,最终制定了一版既能发挥专业优势、又符合乡村实际的特色课程表。考虑到学段差异,对于五年级及以上儿童,成员们主要进行暑期课业辅导;对于幼儿园至五年级的儿童,则以舞蹈、音乐、折纸等趣味课程为主。耐心细致的教学和丰富的特色课程,吸引了不少村民将自家儿童送来上课。支教的第一天只有零星几位小朋友,但随着课程逐步开展,到支教中后期,听课教室已经坐得满满当当。
起初,小朋友们在上课与互动时都略显拘谨,不敢与“小老师”们对视。面对这样的情况,志愿者们常常坐在小朋友身边,耐心地一遍遍重复,给予肯定与鼓励。慢慢地,小朋友们在学会新知识时都开心地抱住“小老师”,分享自己的喜悦。家长在接送孩子时窦向志愿者们表达感谢。
音乐舞蹈教学 种下艺术种子
“小朋友们比我想象中的模仿能力更强,第一节课就学会了一整支热身舞,两节课就能教授一支完整的舞蹈。”在第一节舞蹈课上,小朋友们就给舞蹈老师、体育表演专业2021级(3)班的袁李婷带来了惊喜。她表示,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看到小朋友们从不敢跳、不会跳到充满自信、完完整整地表演所学的舞蹈时,她成就感满满。
对于如何给年幼的小朋友上课,有一定兼职教学经验的袁李婷有自己的“独家秘诀”。小朋友们注意力偶尔分散,她就通过教授新的动作重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担心小朋友不理解舞蹈动作,她将每一个动作具化为生活中常见的动作进行串联;对于小朋友活泼好动的天性,她采用宽严并济的教学方式,随时在“严师”和“温柔姐姐”两个角色中进行切换,舞蹈教学活动因此高效率、高质量开展。
挑选授课歌曲、简化乐理知识、模拟课堂教学……为了让小朋友们更轻松地学习音乐相关知识,音乐学专业2021级(3)班的郑玉婷经常备课到深夜。翻开她的备课笔记,每一句歌词都标注了对应的简易肢体动作,每一段旋律都被拆解成便于记忆的片段。在音乐课堂上,她握住小朋友的手在琴键上弹奏,悦耳的琴声使得不少小朋友围在她身边跃跃欲试。“课后,有位小女孩和我说她对音乐十分感兴趣,我希望这颗名为‘音乐’的种子可以在她心中扎下根。”
开展体育运动 培育体育之苗
“支教点缺乏体育器材,所以我们从学校带来了足球、羽毛球等教具。”体育教育专业2021(1)班的朱继浩介绍,由于大部分小朋友年纪较小,所以体育教学活动采用分组教学。对于“年幼组”,志愿者们在体育课上开展儿童体适能训练,包含热身、低强度运动及拉伸与放松,活动儿童身体关节,增强身体柔韧性,培养良好的身体感觉和基础动作能力。对年龄较大的学生,志愿者们分组进行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球类运动基础教学。
每当体育课时,学生们总会欢呼雀跃。在“小老师”们的指导下,初二的朱博文逐渐对羽毛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课余时间,他常常主动和志愿者们一起训练,每天适量又有趣的体育教学让同学们和运动成为了“好朋友”。
据西冲村村两委朱书记介绍,每年暑期由安庆师范大学志愿者们提供的支教课程是当地孩子们最期盼的暑期礼包。在支教结束后,团队成员们纷纷表示这段实践经历更加坚定了自己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力量的信念和决心。(撰稿:学生记者 罗佳琦 摄影:学生记者 张素清 审核:高伟飞 汪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