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曾国藩创立了安庆内军械所,可以说安庆是中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地方。”
12月11日下午,中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做客安庆师范大学敬敷大讲堂,他以历史文化名城安庆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为切入点,和师生们畅谈“晚清大变局与近代中国”。近五百名师生聆听讲座,不少学生甚至站在过道上听完全程。
传统天下观的愚昧道出变革的巨大阻力
“洋人的膝盖不能弯曲、只能单膝跪地”“‘天圆地方’,中国是世界的中心”……进入主题前,雷颐向听众分享了晚清几个关于传统天下观的、令人啼笑皆非的故事,这让听众了解到在近代化之前,国人十八世纪后期的天下观是还是非常落后的。
雷颐借用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的话导出了晚清中国落后的现实:“中华帝国只是一艘破败不堪的旧船,只是幸运地有了几位谨慎的船长才使它在近150年间没有沉没。”雷颐认为,清廷奉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晚清整个社会蒙上愚昧的阴霾。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有多艰难呢?雷颐举出了鸦片战争之后中日两国向西方学习进程的差异,日本在1840年之后便引进洋枪洋炮和先进机器。欧风美雨下的中国,林则徐、魏源等人翻译西方著作则被朝廷顽固势力贴上“违反道统”的帽子,遭受巨大的阻碍。
变法、革命,中国近代化在风雨中前行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这场运动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李鸿章为代表的官员成为了中国近代改革的推动者。
曾国藩把握机遇,建立安庆内军械所,获得一定成效,但中国近代化真的就这样顺利开展了吗?近代化进程是非常艰难的,雷颐介绍,李鸿章为学习西方建电报花了15年,得到朝廷“铜线之害不可枚举”的回应;建一个9.8公里长的铁路用了17年,朝廷认为修铁路会惊动祖坟、激怒神灵。
雷颐认为,洋务运动的近代化质量不高,成果也非常有限。甲午战争的惨痛失利后,维新派、革命派等救国团体纷纷开展救亡图存的运动,风雨飘摇的晚清社会急剧发生变革,近代化也在风雨中前进。
学习历史,要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
两个半小时的演讲很快就过去,许多学生都意犹未尽,“我发现会场很安静,掉一根针都能听见,大家听得很投入,我们的‘大佬’讲得很精彩。” 作为主持人、人文与社会学院教师陈铁军表示被雷颐渊博的学识和热情的讲课风格所折服。
“晚清统治阶级是真的囿于几千年的封建文化里,还是他们实行的本身就是一种愚民政策,意在屏蔽先进文化,继续实行文化专制最终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在最后的提问环节,2016级历史学专业的方萍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统治者本身也被自己欺骗,他们发自内心地相信天朝上国的理念,这是当时最传统的世界观。”雷颐从当时的时局开始分析,并建议在场的学生要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站在历史的角度分析问题。
雷颐是中国近代史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近代史研究》副主编,代表作有《李鸿章与晚清四十年》《历史的进退》《历史的裂缝》《被延误的现代化》《在传统与现代性之间》《历史,何以至此》《中国的现实与超现实》《精神的年轮》等。(文/学生记者 刘敦宝 图/学生记者 吴敏雪)